記者:模特發(fā)展的瓶頸?有很多比較成功的轉行前輩,或者做相關產業(yè)公司的高層,或者是娛樂行業(yè)演員、主持,你怎么看?對于自己以后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有什么規(guī)劃?
張亮:再做兩年吧,我不想以后后悔自己沒準努努力就能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。但是最后的結果不必太在意,這是由整個男模市場決定的,盡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就行。
至于在影視這方面有機會發(fā)展的話,也會像我做模特一樣一步一步來,沒有學過拍戲,我希望還是先拍一些MV鍛煉一下。因為模特拍照片或者是走秀的話,基本不需要語言或是更多的臉部表情去表現。如果是男孩子走臺,你看到這個衣服,大概是什么味道的,就用一種內在的氣質把這個衣服襯托出來就可以了。不會像演戲用特別夸張的表情或者語言來表現。
我是一個特別傳統(tǒng)的人,目前最成型的想法是如果轉行我一定會開一家餐廳,一間完全體現個人風格的餐廳,可以不很大,可以不豪華,但一定要很精致,很情調?;洸瞬讼?,以湯為主,用最好的湯溫暖每個人。
其實作模特有一個小訣竅,在你還是新人的時候,你要讓自己的形象比較前衛(wèi)扎眼,因為面試都是一大堆模特,站在那里的長得都不難看,身材也差不多高矮胖瘦,你要讓人家一眼就能看到你挑到你記住你,這樣你的機會無形中就會多很多;但一切都步入正軌的時候,你就不能讓自己的個人風格過于明顯,因為你要讓設計師有信心把你打造成任何他想要的風格。
記者:時尚娛樂不分家,同為聚光燈下的職業(yè),明星和模特有什么不同?對于外界對模特業(yè)很多“小眾”的看法(賭博、酗酒、吸毒、性服務、文化涵養(yǎng)、同性戀……),做些澄清?你的日常消遣?一般會去那里購物?有什么特別的竅門或者心得分享?
張亮:我是一個很簡單的人,非常不喜歡應酬,用現在的話就是“宅”,生活就是三點一線:家、健身房、工作地。在家的時候就是看看故事片,聽聽HIP POP 和R&B。朋友來聚會,倘若心情好好,會親自下廚房,炆火煲個靚湯,與最知心的友人,分享溫馨時刻。
我第一個月的工資都買了東西給我爸媽,第二月的工資就加上借的錢給自己買了雙耐克鞋,因為上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穿耐克阿迪的運動鞋,但是我們家的條件不允許,所以一直等到自己賺錢了才一償心愿?,F在購物的話我就不是很講究品牌了,喜歡去小店里淘衣服,穿著舒適很重要。
記者:網友問題:女模的擇偶標準可能多于財富有關,那么像你這樣的男模(性取向正常的前提),會喜歡怎樣的女孩?見過這么多的美女,容貌對你來說還重要嘛?
張亮:我比較喜歡傳統(tǒng)的家庭主婦型的女孩子。很多人問過我,模特里那么多美女,也常常有機會在一起工作會不會有什么想法。其實恰恰因為常常在一起工作,尤其模特有時候都是一起急急忙忙在換衣服,性別早就基本模糊了,自然也沒有任何想法了。
記者:會關注國外行業(yè)的動向嘛?走出國門,和國外的團隊合作,感覺和國內有什么不一樣?有什么特別的經歷或感觸很深的事情?
張亮:一直在關注,有機會也希望能多去國外走走。國外的產業(yè)鏈分工更加細化,每個人各司其職,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非常高。這點非常重要,不然浪費的都是大家的時間和精力。而且國外的行業(yè)發(fā)展非常成熟,每個人都非常有原則性,什么時間應該干什么都是必須的,吃飯的時間就應該休息,彩排的時間就應該工作,從這一點來說,我們的模特似乎更具有“專業(yè)精神”,逆來順受,客戶說什么就是什么。
記者:對中國模特的整體印象?從胡兵、程俊到胡東,再到現在的你、傅正剛……你們有什么不同?發(fā)生了哪些變化?
張亮:機遇不一樣吧,其實我很幸運,正好趕上了中國男模審美更替的時代,要是在以前,我一定沒得做了。那時候都流行“標準”的帥哥,國字臉,濃眉大眼,后來才認可比較有特點個性的模特。